拜登在3分鐘的影片中,請選民給他更多的時間,並且提到他在國情咨文演說中重複十幾遍的口頭產,「讓我們一起完成這個工作,我知道我們可以」。
他表示,此次行程是要恢復兩岸因疫情而中止的交流,會避談政治。且台灣過去經濟發展從中國得利不少,比如若當初電腦大廠將生產據點設在台灣而不是中國,台灣也不會得到電腦王國的美名,因此,台灣與中國應該促進交流合作與經濟發展。
我認為,做出最壞準備不是壞事,這並不是要自己嚇自己,而是因為貿易不自由的趨勢恐怕只會越來越甚,若毫無準備局面會更加混亂。此行前,恰好發生中國宣布對台灣進行貿易壁壘審查,而我上周四(4月14日)有機會直接當面向苗董事長提問,請教他對此事的看法與訪問預期成果。據相關研究表明,北韓可能是世界上擁有最多稀土礦之地,蘊藏量可能是中國之數倍,我想這也是當時美朝關係一度友好的因素,但在疫情後各國鎖國,北韓與他國關係再度惡化並封閉,這個機會也就不了了之。近一年已有相當多歐美企業移出中國,台灣大型代工廠商如鴻海、緯創都有減少在中國的生產,其他英業達、仁寶、廣達今年也都將擴增非大陸產能。苗董事長本身相當重視ESG,這樣的行動讓我感受到其實也是展現企業責任的一環,面對困難的環境局勢,有時候政府無法提供協助,企業就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。
不過,同日有中經院學者就提出,政府應要立即對出口至大陸的產品進行盤查,而不侷限於這兩千多項產品,並且要有最壞打算。文:唐啟鈞(清華大學自主學習小組成員、清華大學經濟系學生) 重擊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美國晶片法案通過逾半年後,中國終於在3月31日晚間做出反制行為,宣布將對美國記憶體大廠美光進行安全審查。歐洲議會安全與國防小組委員會主席洛瓦索(Nathalie Loiseau)引用盧沙野拒答克里米亞屬於烏克蘭的片段寫道:「那些認為習近平政權關心國際法的人一定要聽。
他並稱「台灣回歸中國是戰後國際秩序的一環,白紙黑字寫在開羅宣言與波茨坦宣言中」。兩岸同屬一個中國,歷史如此、現狀如此」。盧沙野卻表示,「根據國際法,這些前蘇聯國家沒有有效地位,因為沒有國際協議以具體化他們的主權國家地位」。」 歐洲議會議員魯克斯曼(Raphaël Glucksmann)也譴責中國對烏克蘭的態度表示,「怎麼能想像這暴君能為烏克蘭解方有所貢獻」? 盧沙野在節目失控也被討論。
當主持人追問,在他看來,俄國邊界問題是否仍未解決時,盧沙野卻叫他「停止詭辯」。法國策略研究基金會(FRS)副主任戴爾特(Bruno Tertrais)評論,「羅契賓冷靜帶著笑容,讓中國大使完全崩潰。
未料盧沙野對前蘇聯國家的看法再度引發國際批評,來自東歐政治人物、學者的撻伐與怒火尤其猛烈。我今天來不是為了和您談論這些流言。未料盧沙野卻回答,「是由中國人決定台灣的命運。盧沙野回覆民調可以操控,主持人則提醒台灣有新聞自由。
法國LCI電視節目昨晚專訪盧沙野,主持人羅契賓(Darius Rochebin)談論法國總統馬克宏(Emmanuel Macron)訪中、台海現狀、美中衝突、中國「帝國」擴張、俄烏戰爭與中國歷史等問題。若我是北京政府,就要他搭下一班飛機回國」。此話一出,惹怒面臨俄羅斯侵略威脅的東歐國家。他不聽主持人提問,憤怒轉移話題說,「也別跟我談所謂的人權,你們人權問題更嚴重」。
他接著更因主持人提問而崩潰失控,怒嗆主持人沒有唸過書。他並表示中國剛出版8份美國人權問題的報告,願意提供主持人參考。
盧沙野更拒絕回答克里米亞是否屬於烏克蘭,但卻回說,「根據國際法,這些前蘇聯國家沒有如同主權國家的確實地位」。主持人進一步詢問,「不該是台灣人決定自己的命運嗎?也就是人民自決的權利」。
主持人羅契賓提出相當廣泛且深入的問題,除台海議題外,也想藉此瞭解中國對俄烏戰爭的真正態度。主持人詢問克里米亞是否屬於烏克蘭,盧沙野尷尬地笑著說,「不一定,取決我們如何看待這些問題……沒有這麼簡單」。主持人提醒,根據國際法,克里米亞屬於烏克蘭。30%自認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。盧沙野稱前蘇聯國主權未定挨轟,波羅的海3國、烏克蘭抗議 (中央社)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21日表示,根據國際法,前蘇聯各國沒有有效主權國家地位,惹惱東歐國家。盧沙野受訪稱中國人決定台灣命運,失控嗆主持人沒讀書 (中央社)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21日晚間接受法國電視專訪,否定主持人提的民族自決權,並表示「由中國人決定台灣命運」。
🗣 Lu Shaye : Cest le peuple chinois qui décide du destin de Taïwan. 🗣 @DariusRochebin : Par la force y compris ? 🗣 Lu Shaye : Par tous les moyens. 📺 #La26 pic.twitter.com/RhrMBES6Lp — LCI (@LCI) April 21, 2023 面對主持人追問台灣為何不能如烏克蘭人一樣有人民自決權,盧沙野表示,「台灣自古以來屬於中國。對於盧沙野所說「中國人決定台灣命運」的說法,絕大多數網友反駁並留言挺台:「不,是台灣人決定」、「可怕的中國獨裁」、「這人展示了中國的危險性」、「只有台灣人民有權決定自己的未來」、「台灣獨立,永遠不會落入中國人手中」。
波羅的海3國外交部與烏克蘭大使已提出抗議。主持人接著指出,法國前總統、戴高樂將軍1964年與中國建交,讚許世界出現一個非白人勢力,但當時毛澤東這位「歷史罪犯」掌權,正屠殺、折磨數百萬人,「很多西方國家都認為戴高樂當時錯了,如今與中國交往上很可能再犯同樣的錯」。
🗣 @DariusRochebin : Est-ce que la Crimée, à vos yeux, cest lUkraine ? 🗣 Lu Shaye : Ça dépend comment on perçoit le problème [...] Ce nest pas si simple. 📺 #La26 pic.twitter.com/nspLMs9HO8 — LCI (@LCI) April 21, 2023 盧沙野對台灣議題的言論、對俄烏戰爭的含糊回覆及動怒態度,引起法國社群媒體注意,「中國」一詞一度躍上推特流行趨勢。被問到俄烏戰爭,盧沙野在節目中指責美國沒有意願結束戰爭,且北大西洋公約組織(NATO)也繼續軍援烏克蘭
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。目前因為很難證明商業秘密屬於哪家企業。由日本官方和民間合資的晶圓代工廠Rapidus,獲得日本政府補助23億美元後,宣布它將在日本北海道千歲市興建2奈米晶片廠,等待量產後,再進而朝向1奈米前進,不過未來該廠的良率,以及產量多寡成矚目焦點。IBM副總裁兼IBM研究總監Darío Gil說:「IBM很榮幸與Rapidus合作,為日本在開發下一代半導體技術方面的領導地位做出貢獻,這是當今世界上最具戰略意義的技術領域之一。
事實上,2020年年底Rapidus已經投入2奈米技術的研發,並且發展高速運算技術,截至今日即將邁向量產的階段,並持續推進1奈米技術。但是熟悉美國訴訟和知識産權的律師牧野和夫告訴《日經亞洲》,Rapidus的研發不會因為這次訴訟而立即停止」。
原本Rapidus就是一家在日本的半導體公司,於2008年正式改組,並得到了8家知名企業支持,引起市場高度矚目,是專注於研究、開發、設計、製造和銷售先進邏輯半導體的商業公司。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。
報導稱,這一起訴訟恐怕影響Rapidus,因為Rapidus的半導體計畫中很大一部份IBM所提供的技術。不過, Rapidus相關人員擔心的是,在IBM與Rapidus從2022年12月合作以後,Rapidus仍錄用格羅方德的技術人員,未來是否被要求求停止任用這些人員值得關注。
延伸閱讀 美中晶片戰爭:當「政治」成為半導體最大考量,聯電將成為下一個關鍵公司? 台灣半導體產業在未來三年仍保有優勢,應留意對「無差異化」成熟製程廠商所帶來的挑戰 【台積電的地緣政治】晶片主導未來科技戰,「美歐台韓日中」各自有哪些籌碼? 聯電完全收購廈門子公司聯芯卡關,中國緊抓產能不放行,晶片大戰將蔓延至成熟製程 華為、中芯國際等中企為突破歐美晶片封鎖,在中古、租賃半導體設備市場大舉掃貨 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日本半導體Rapidus朝1奈米前進 Rapidus發布訊息,已開始籌備在北海道千歲市打造先進半導體研發和生產工廠。這些企業分別是:全球第2大零件供應日商電裝(Denso)、全球第2大NAND記憶體日商鎧俠(Kioxia)、日本知名銀行三菱日聯銀行(MUFG Bank)、資訊公司日本電器(NEC)、日本最大的資訊系統集成電信商NTT、日本軟體銀行(SoftBank)、電子巨擘索尼(Sony)和汽車大廠豐田(Toyota)。不過值得注意的是,Rapidus的最大戰略夥伴遇到的法律問題。
根據《日經亞洲》報導指出,美國大型半導體代工業者格羅方德(GF),以非法使用知識産權和商業秘密為由起訴了美國IBM。而Rapidus的最大合作夥伴是IBM,它們於2019年開始接觸,並於2022年合作成立合資企業,推進邏輯晶片的技術。
」 而為了和目前的晶片製造產業做出差異化,Rapidus針對自動化產業中進行著墨,以提高進入市場的速度和競爭力,目前它已經獲得日本政府補助23億美元後,正全力打造屬於日本的晶片供應鏈。Rapidus強調,它們已經派出研發人員,前往全球最先進的半導體研究基地之一的美國紐約Albany Nanotech Complex,並與IBM展開合作研發半導體2奈米技術
由日本官方和民間合資的晶圓代工廠Rapidus,獲得日本政府補助23億美元後,宣布它將在日本北海道千歲市興建2奈米晶片廠,等待量產後,再進而朝向1奈米前進,不過未來該廠的良率,以及產量多寡成矚目焦點。不過, Rapidus相關人員擔心的是,在IBM與Rapidus從2022年12月合作以後,Rapidus仍錄用格羅方德的技術人員,未來是否被要求求停止任用這些人員值得關注。